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艳艳骄阳

乐观悠闲 恬淡自然 快乐实干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怎样做有“平常心”的父母  

2010-07-08 00:51:11|  分类: 家有儿女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倒是在相关的报道中看到一段话,给我印象颇深,这是一位在青少年长跑训练方面经验最丰富的教练说的一席话:

“有次我在电视中无意看到她(张慧敏),真是块练长跑的料。但如果过早出成绩,未来成功的概率会很低,我敢说她100%是牺牲品。通过正规训练达到长跑辉煌期的运动员,可以保持5到10年的最佳状态,但她若在青少年时期被开发潜能,最多跑3年,昙花一现。”

前不久,还看过张五常教授写的一篇“是谁害了天才儿童”,这位经济学家在谈到最近有个叫诗钧的孩子9岁就上大学的事情,说:“人类历史上被认为是智商最高的米尔,十一岁就掌握了当时的所有数学,二十岁出头精神出现了问题。其后米尔自己“调控”,康复,要到四十六岁才发表他的经济学巨著。我认为如果米尔的父亲不是见到儿子的天赋惊世骇俗,日夕强迫儿子学习,米尔的成就会大得多。

我是过来人,二十四岁才进大学。不敢说自己少小时的天赋比得上诗钧小友,但姊姊们的记忆,是年幼时我过耳不忘,而儿童的玩意,无一不精,所向无敌,——只是读书不成罢了!有什么打紧呢?二十四岁才发劲读书,三十三岁正教授,可能因为误打误撞,用尽了长途赛跑的法门。

七十一岁还有后劲,还可冲刺,显然是因为我二十四岁才起步。诗钧小友,慢一点起步吧。来日方长,上苍不会那么小器,给了你天赋然后拿回去的。”

抛开这件事本身,我觉得,作为父母,我们是不是都有必要反思一下,自己有没有类似的“神童情结”呢?

是的,也许我们都会说,我们不会冒着让孩子受伤害的风险去追求功利的事情,但是事实上,我们也许正在做着类似的事。

前几天,在一本比较知名的育儿杂志上,看到一篇“专家”文章,这位“专家”是画家出身,现任某双语艺术幼儿园的美术指导老师。她在文章中展示了两幅幼儿园孩子的涂鸦作品,并给予点评。看着其中一个三岁半的孩子画的花朵和小动物,俺不禁目瞪口呆,这幅画据说是那个孩子看过一本叫《彩虹色的花》的绘本之后画出来的。因为俺家那位三岁两个月的好好同学,尚处在热衷“画”“乱七八糟”的阶段,看到三岁半的孩子能画出如此“成熟”的作品,俺顿时担心起来,俺家那位小同学,该不是落后了?怎么别的孩子能画得这么好?!

恰好,有一位在儿童绘画方面有很深研究的某出版社主任来北京出差,顺便来俺们办公室看望大家。这位主任是一位专业画家,且深谙儿童教育,从事儿童绘画和艺术教育几十年,应该说算得上是专家。于是俺拿着那本杂志向她请教,为啥俺闺女还达不到那上面的十分之一水平?

这位专家告诉俺,以三岁半孩子用笔的力度和技巧,不太能画出这样的作品;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,画的都是内心里面想的东西,而不是眼睛看到的。她说,好好同学目前的“乱七八糟”涂鸦水平,是很正常的。

后来她又说了一句话,令俺回味许久,——“就算是三岁半的孩子能画出这样的画,而你的孩子到了四岁半才画得出来,那又能说明什么呢?”

是啊!俺这样的父母,虽然挂在嘴边的是“要相信自己的孩子”,却常常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同龄的孩子比较,如果有超前的方面,便沾沾自喜,有不足的方面,就担心不已。这,算不算是一种“神童情结”?

如今的社会上,大多数的教育专家,都是负责任、有良知的,但也有极少数,为了一些功利的目的,或是自身的认识不足,也有不客观的误导成分。做父母的,自己心中要有一杆秤,认清楚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,千万不要盲目跟风和盲目相信权威。

说来说去,要做合格的父母,还——真——难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56)| 评论(1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